凝竹學制香:立夏香席小記
當立夏悄然來臨,天地之氣由潤轉陽,萬物由萌生走向蓬勃。進入夏季,天氣漸趨濕熱,人心亦易浮動,思緒時而被外在擾攘牽引。此時節,最宜調養心神,以靜制動,讓內在的節奏慢下來,與季節的變化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立夏前夕,我參加了一場關於古方香丸的講座。這場叫做『衆香合和 · 靜默消塵―體驗合香制作與隔火薰香,香丸製作』的活動由蘭陵琴會及馨逸茗居主辦,會有香席體驗及香丸製作。講師分享了一則出自《清逺香局方》的香方,據說是經過調整、適合現代使用的版本。
方中融合了甘松、零陵香、香附、茅香等多味草本與芳香藥材,佐以降真、玄參、白芷、藿香、丁香,收斂於一丸香中,開心醒脾、靜慮凝神。
香席主人說,這款香丸可辟濁氣,開心竅,暢機醒脾,靜慮凝思,正好對應立夏節氣時人體氣機轉變,容易煩躁不安的狀態。
當日香席間,主人分享了「品香四德」:品評審美、勵志翰文、靜心契道、調和身心。這四德,不僅指向香氣的感官體驗,更是一種精神修養的延伸。嗅覺在此,不只是感受氣味的器官,更成為通往內心世界的橋樑。當下我不禁想起《夢粱錄》中所記「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皆為士人閒居的雅趣。香,不只是香,它是一場靜心的儀式,也是一種生活的詩。
隨後眾人起身飲茶。因暑氣將臨,「暑性升散,耗氣傷津」容易出現胸悶、頭暈、心煩氣躁等狀態,正宜品飲清熱生津的白茶。席間談笑不斷,桌椅重新佈置,擺上製香丸的材料。調好的香粉一點點加進煉蜜,細細揉搓,感受其黏度與轉化,動作要慢,蜜不可多,太濕則難乾。揉搓之際,一股濃郁中藥香氣隨之漫出,層次分明,初聞清澈透涼,漸而溫潤安定,如夏日午后潛伏而來的一縷清風。香丸揉成後,灑上細碎龍腦,雪白如霜,滾動間晶亮如星,竟也可愛非常。
問過香席主人,原來將龍腦包覆在外跟於其他香材一起揉置似乎會有前調的作用,很期待正式品香的那天。
(現場時間有限,我留了一半的香團回家繼續製作)
前日的圓滾滾香丸,晾乾後便可置入金屬鏤空香囊,讓香氣隨身、如影隨行,隨時拿出來養心安神、清暑除濁。有機會的話想換成銀製的香囊,香席上主人使用的香道具也是銀製的,金銀制的比起銅製比較不會有銅臭味。
香丸正在靜靜乾燥中,表面浮著幾片細碎的龍腦,如霜雪凝結於微香之丘。 手工捏製的圓潤形體裡,藏著層層藥香與草木精魂,時間彷彿在它身上打了個結。 我總覺得,古方香丸最迷人的,不只是香,而是那種與時間相守、靜候轉化的韻味——幽遠漫長。
品香四德裡說到—「品評審美、勵志翰文、靜心契道、調和身心」 看著它們靜置一角,像在看一段古老的回音,從手心緩緩迴盪出去。
凝竹小總結:
暑氣蒸騰的午後,最適合來一場緩慢的雅事。點香、品茗、揉一丸香泥,讓身心在這些細緻的儀式中逐漸沉靜下來。不是為了做什麼大事,只是在喧囂與熱浪之間,偷得片刻清涼。那一縷香氣,像是一條細細的風,輕輕拂過心頭,讓人想慢一點、靜一點,把這段時光好好放進夏日的記憶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