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箋與指尖摩挲的溫度




上週五去聽了很棒的講座,聽完講座再去看展間,果然有更深的體會。
從技法到文獻,從科技到人文,深入淺出的介紹,讓人感受到研究人員的用心,看展不是只是看展,更能讀到當時古人的心情。
蘇軾〈書尺牘(久留帖)〉

現代人多用電子設備傳訊息,方便快速卻不謹慎用字,往往隨手便發送,可能誤會多是這樣產生的。
宋代文人寄信不僅審稿謹慎,注意排版,搭配相符的砑花,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幅藝術品。設想收信人展信的心情,對著燭火,影影綽綽的圖案,正是宋代人低調不張揚的調性。
而文士被貶謫後方知往日用物皆不易,但還是自己動手做花箋,可見對文房器具的重視。

看了好看的宋代花箋之後,好奇跟近代的版畫有相關嗎?查了之後得知明清有幾本箋譜,收集許多花箋紋樣,有顏色的套版也有立體壓花。
宋代花箋跟明清花箋不同的地方在於以前並不常見,而且大多出自於文人親手製作,而且紋樣與書信的排版一絕,通常不會上色,只有展信的人能夠憑著光源欣賞,而後人收藏這些名家書信的時候已經將墨寶裝幀裱框,紋樣被壓平,更是難以辨認,足見宋代花箋的珍貴。
【蘿軒變古箋譜】是目前年代可考的最早一部「箋譜」,明朝天啟六年(丙寅年)江寧吳發祥所作,版心框高二十一釐米、寬十四.五釐米,白口,四周單欄。
—“餖版”印刷
就是按照彩色繪畫原稿的設色情形,將每種顏色分別刻一塊板,一幅畫可能刻成幾塊或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版,然後再依照由淺到深、由淡到濃的原則,逐色套印,最終完成一幅彩色作品,由於這種分色印版類似筵席上的餖飣,因此這種印刷方式稱為餖版印刷。



—-“拱花”技法是一種不用色彩的印法,它是先將物象的輪廓用陰刻刀法刻在平面木板上,再將宣紙覆於版面上,上加薄氈,力壓或輕敲,紙面就凸出了版上凹下的圖像花紋,猶如今日官防鋼印。這種凹凸版印壓出來的花瓣脈紋、鼎彝瓶花圖案,極其典雅清新。


想不到真的有花箋體驗區!
聽講座的時候聽主講人有說會有,真是意外之喜!圖案是傳 米芾 書離騷經上的蓮池水塘圖,相當精緻
要來看展的人可以自備紙張,就可以自己做出自己的花箋了!


資料來源:
從故宮宋代花箋特展談砑花箋紙之工藝與書寫 -何炎泉
https://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8010511432&catid=03
花箋特展官網
https://theme.npm.edu.tw/exh107/DecoratedPaper/ch/index.html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