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紀行-二訪宇治-浮舟而下

看完《致光之君》第42集,劇情終於來到宇治,熟悉的場景再次勾動心弦。

回想第一次造訪宇治是在疫情前,當時搭JR前往宇治站,沉浸於抹茶甜點與名勝古蹟間,雖曾參觀平等院與宇治上神社,卻未能真正理解其與歷史人物的關聯。如今再訪,才恍然明白——原來平等院正是藤原道長之子以父親的別莊改建而成,這份新知讓旅程添了幾分親切與敬意。

2019為了看正倉院展特地飛奈良順便造訪宇治

宇治自大化二年(646年)興建宇治橋以來,做為連結奈良‧京都‧滋賀的水陸要衝,在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平安時代,這裡成為藤原氏的別莊之地,亦是王朝文化的綻放之所。以極樂淨土為構想的平等院鳳凰堂,歷經千年仍保存良好,彷彿能穿越時光,一窺那段華麗盛世。

觀光地圖上,宇治川與宇治橋將區域分為兩岸:JR車站這側有紫式部像、平等院與熱鬧的表參道;對岸則是京阪電車站所在,聚集了宇治上神社、源氏物語博物館、抹茶交流館與歷史公園。

雖已特地避開源氏物語館的固定休館日,卻未料遇上國定假日翌日也閉館的潛規則,稍感無奈。

源氏物語館的外觀,如果紅葉的時候來應該很美吧(泣)
他其實算是在山坡上,路程寫是六分鐘但是是上坡的六分鐘走的有點累😢

這次住在三條,改搭京阪電車直達,約40分鐘的車程,一出站即被滿滿的旗幟與大河劇宣傳包圍,興奮感油然而生。沿著清楚的指標前行,不久便抵達宇治抹茶公園與抹茶交流館。途中竟有日本人向我問路,大家都是為了《光之君》而來,雖收視率平平,但粉絲熱情真切。

交流館門口有導覽人員協助購票,提供單展與三展聯票選擇(抹茶交流館、大河劇特展、源氏物語館)。購票後直奔二樓展區,影音區播放熟悉的劇集片段,那場真尋寫作時紙張飛舞的畫面再現,令人忍不住起雞皮疙瘩——那是源氏物語與道長權勢正值巔峰之時,帶著這樣的情緒來看展也是熱血沸騰的狀態。

展覽展示的是已婚後的真尋服飾,華麗得令人移不開目光。也有香道相關介紹與劇中道具,例如彰子與敦康、天皇共玩的畫葫蘆,讓人彷彿走進平安時代的生活細節。


展覽裡面的藤原道長時代宇治想像圖


根據展裡面的介紹,宇治殿距離京都土御門殿大約22公里,當年通常是路過奈良南下前往,搭牛車大概半天的路程。在『古今著聞集』巻五中記載藤原道長主辦的大堰川的舟遊活動會備有和歌、 漢詩和管弦等不同的船隻與公卿們賞風覽月。他也經常用船自鴨川經由巨椋池順流到宇治川到宇治殿,大概花10小時可以抵達。一般會在9-10月的時候道長廣邀親朋,船上會載著公卿及樂手們演奏音樂賞月賞紅葉、吟詩作樂,愉快的抵達宇治殿,是那時貴族的閒適日常吧
有趣的是展覽裡面有一個地圖是說京都南部有一個湖泊,叫做巨椋池(おぐらいけ )如今已消失無蹤,位於現在京都市伏見區、宇治市、久御山町一帶。畢竟也是一千年前的人事物,連湖泊都能隱沒於歷史長河,現在能看到保存良好的平等院跟眾多的文物真的要心存感激。

宇治茶交流館

買了聯票(還送一罐宇治茶)於是也看了樓下的茶展覽

交流館也有許多互動課程,像是用茶捻磨抹茶,或是刷抹茶體驗。
館內生動活潑的介紹茶葉,各種動畫跟模型,館內運用動畫與模型介紹世界各地的茶文化,並解釋抹茶的演變。宇治茶自十三世紀開始聞名,十四世紀起成為貢品,也促進交通與「御茶壺道中」的發展。(因為將軍們也十分愛喝宇治茶),
這邊不多說了,很鼓勵大家親自去宇治看看!

活潑的展間|特殊的覆下摘培法

介紹宇治的歷史:藤原道長的別業|很大的捻茶教室

離開後再次走過宇治橋,拜訪紫式部像與平等院表參道——這裡堪稱抹茶甜點的一級戰區。我又一次踏進中村藤吉,與數年前相比,排隊制度與內部動線大不相同,現在改為自由入座與平板點餐,效率明顯提升。甜點依舊出色,但若要品茶,仍推薦一保堂的熱茶更為滿足。

隔壁有一家賣小物件的古董店,之前在這裡幫同事買小酒瓶,
這次我幫自己選了一個可愛的盤子,老闆也還是跟以前一樣。


平等院


還是這麼像抹茶

走進平等院,迎面而來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與絡繹不絕的人潮。除了鳳凰堂這座世界遺產的建築本體令人驚艷,文物則悉數收藏於新建的鳳翔館中,館內不能拍照,僅能憑記憶珍藏其壯麗。參觀會先觀看一段導覽影片,提供多語字幕,介紹平等院的由來與時代背景——當時社會盛行末法思想,人人皆盼往生極樂(看《致光之君》時就覺得貴族好像一言不合就想出家)。藤原賴通便以父親藤原道長的別業為基礎,興建這座仿若極樂淨土的鳳凰堂。

屋頂上的金鳳凰是複製品,真品收藏在館內,並與飛天木雕、莊嚴菩薩像一同展出。置身其間,竟讓人忍不住想像:若有極樂世界,是否正是這般光輝靜美?

若六月造訪,還能見到鳳凰堂前盛開的白蓮。這批蓮子於1999年出土,平等院調查團隊在挖掘鳳凰堂附近的地層時發現了一批江戶時代的蓮子。研究團隊好奇試種,竟在兩年後綻放白淨蓮花——塵封四百年的生命重綻,年年夏日於鳳翼前搖曳,猶如時光悄然歸返。

與嵐山熱鬧的桂川渡月橋、鴨川納涼床相比,宇治川顯得格外幽靜。離開觀光人潮湧動的平等院後,我沿著河岸步行,走過橘橋、穿過沙洲,再過朝霧橋,遠方即是宇治神社。在那裡立著一尊雕像,描繪的是《宇治十帖》中浮舟與匂宮泛舟宇治川的場景。

先前在宇治茶介紹中提到:宇治常有薄霧籠罩,因此特別適合種植茶葉。想像著清晨,若能伴著晨光散步於宇治川畔,山嵐微濃,薄霧繚繞,流水緩緩,定是一場難得的心靜時光。


最新的第42集中,三條天皇登基,道長病倒,真尋原本感到宮中生活乏味,寫作目的亦已模糊。此時,她在忠僕百舌彥的懇求下,來探視療養中的道長——(牛車奔波至宇治也是一段長路)。

劇末畫面隨風帶過宇治河畔,讓人彷彿也聽見道長口中的:「這風,真舒服啊。」


是說我真的很懷疑現在已經42集,只剩六集要怎麼演到一門三后,三條天皇在位只有短短五年,道長那句有名的歌還沒吟詠,這一集卻已經讓人有最終回的錯覺,情感濃烈、演技爆發,讓人鼻酸不已。

查史料才知道,道長當年常愛泛舟、設宴、飲酒,活得極其風流得意,完全是權臣人生的寫照。而我們柄本道長飾演的版本,卻總讓人覺得他活得壓抑、深藏不露,難怪大家都說:我們柄本道長真的過得太憋屈了。


真尋:要不要兩個人就這樣順流而下呢
柄本道長: 😢(跟說好的泛舟不一樣)


參考資料: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