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紀行-二訪宇治-浮舟而下
看完《致光之君》第42集,劇情終於來到宇治,熟悉的場景再次勾動心弦。
回想第一次造訪宇治是在疫情前,當時搭JR前往宇治站,沉浸於抹茶甜點與名勝古蹟間,雖曾參觀平等院與宇治上神社,卻未能真正理解其與歷史人物的關聯。如今再訪,才恍然明白——原來平等院正是藤原道長之子以父親的別莊改建而成,這份新知讓旅程添了幾分親切與敬意。
觀光地圖上,宇治川與宇治橋將區域分為兩岸:JR車站這側有紫式部像、平等院與熱鬧的表參道;對岸則是京阪電車站所在,聚集了宇治上神社、源氏物語博物館、抹茶交流館與歷史公園。
雖已特地避開源氏物語館的固定休館日,卻未料遇上國定假日翌日也閉館的潛規則,稍感無奈。
這次住在三條,改搭京阪電車直達,約40分鐘的車程,一出站即被滿滿的旗幟與大河劇宣傳包圍,興奮感油然而生。沿著清楚的指標前行,不久便抵達宇治抹茶公園與抹茶交流館。途中竟有日本人向我問路,大家都是為了《光之君》而來,雖收視率平平,但粉絲熱情真切。
交流館門口有導覽人員協助購票,提供單展與三展聯票選擇(抹茶交流館、大河劇特展、源氏物語館)。購票後直奔二樓展區,影音區播放熟悉的劇集片段,那場真尋寫作時紙張飛舞的畫面再現,令人忍不住起雞皮疙瘩——那是源氏物語與道長權勢正值巔峰之時,帶著這樣的情緒來看展也是熱血沸騰的狀態。
宇治茶交流館
平等院
走進平等院,迎面而來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與絡繹不絕的人潮。除了鳳凰堂這座世界遺產的建築本體令人驚艷,文物則悉數收藏於新建的鳳翔館中,館內不能拍照,僅能憑記憶珍藏其壯麗。參觀會先觀看一段導覽影片,提供多語字幕,介紹平等院的由來與時代背景——當時社會盛行末法思想,人人皆盼往生極樂(看《致光之君》時就覺得貴族好像一言不合就想出家)。藤原賴通便以父親藤原道長的別業為基礎,興建這座仿若極樂淨土的鳳凰堂。
屋頂上的金鳳凰是複製品,真品收藏在館內,並與飛天木雕、莊嚴菩薩像一同展出。置身其間,竟讓人忍不住想像:若有極樂世界,是否正是這般光輝靜美?
若六月造訪,還能見到鳳凰堂前盛開的白蓮。這批蓮子於1999年出土,平等院調查團隊在挖掘鳳凰堂附近的地層時發現了一批江戶時代的蓮子。研究團隊好奇試種,竟在兩年後綻放白淨蓮花——塵封四百年的生命重綻,年年夏日於鳳翼前搖曳,猶如時光悄然歸返。
先前在宇治茶介紹中提到:宇治常有薄霧籠罩,因此特別適合種植茶葉。想像著清晨,若能伴著晨光散步於宇治川畔,山嵐微濃,薄霧繚繞,流水緩緩,定是一場難得的心靜時光。
最新的第42集中,三條天皇登基,道長病倒,真尋原本感到宮中生活乏味,寫作目的亦已模糊。此時,她在忠僕百舌彥的懇求下,來探視療養中的道長——(牛車奔波至宇治也是一段長路)。
劇末畫面隨風帶過宇治河畔,讓人彷彿也聽見道長口中的:「這風,真舒服啊。」
查史料才知道,道長當年常愛泛舟、設宴、飲酒,活得極其風流得意,完全是權臣人生的寫照。而我們柄本道長飾演的版本,卻總讓人覺得他活得壓抑、深藏不露,難怪大家都說:我們柄本道長真的過得太憋屈了。
https://ujicha.kyoto/twpage/cultur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