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紀行-石山寺參詣
這個一日券要去山科站購買,從三條搭東西線前往山科站。山科站是一個還有平交道的站,在這邊換車要注意指標,這站還可以去醍醐寺,一出山科站就發現很多人在等前往醍醐寺的公車。到琵琶湖大津換車也是頗有樂趣,鐵道迷應該會很喜歡這樣起起伏伏的感覺,地面電車很像以前在北海道函館搭的叮叮車,彎來彎去甚是有趣。
買完票先要爬上長長的階梯,這個樓梯真的非常的高,走上去每個人都是氣喘吁吁,上去便會看到一棵巨大高聳的神木,右側便是觀音堂左側本堂,本堂內禁止攝影,但外側設有源氏之間,相傳紫式部在此參籠所居住的房間(是說我一向覺得人偶好可怕),她伏案於榻榻米前,遠處月光灑在瀨田川的水面,波光灕灕與筆意共舞,寫下了《桐壺》《夕顏》《葵》……一個個華麗哀傷的篇章。當然傳說只是傳說,只是這個形象就此深刻在每個人心中,等下去看的豊淨殿特展(不能拍照)每一幅都是這樣畫的,似乎我們都希望她就是這樣創作的。
這次展出的古硯與海報特別吸引我注意。古硯與劇中她在家中使用的不規則造型不同,呈現方方正正的樣貌,並帶有華麗裝飾,顯得相當莊重。海報上則印有一幅來自室町時代的紫式部聖像畫,格外有趣。畫中主角紫式部位於中央,宛如觀音一般端坐,四周的空白處則使用特殊顏料描繪了六個《源氏物語》中的名場面。這些畫面平時隱藏,需從特定角度觀看才能顯現,彷彿在述說一場「源氏物語密碼」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想拍成電影。
想到劇中的花山天皇——那位被道長二哥哄騙出家、後來在長德之變中險些遭隆家射殺的角色。雖然他在戲裡看似荒唐,但歷史上他其實促成了一件美事:正是在花山法皇的推動下,「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這項信仰活動再度興盛。原來,歷史人物的面貌總比戲劇來得複雜,也更耐人尋味。
資料來源:
https://vocus.cc/article/667786f6fd8978000162909b
https://vocus.cc/article/6695c334fd897800012f5018
https://www.ishiyamadera.or.jp/guide/event/shikibuten/shikibuten-2024-autumn
https://www.ishiyamadera.or.jp/guide/precincts
https://rekishihyakka.jp/tw/culturalheritages/73-4/
https://jh-saikoku33.jp/zh-tw/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