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紀行-石山寺參詣

 

劇中主角多次去往石山寺參詣,在當時參拜石山寺的石山詣在貴族之間廣泛流行,當時的女作家們也紛紛來到石山寺參拜尋訪。相傳《源氏物語》的構思也是紫式部在石山寺閉居齋戒時一邊看著明月想到並開始執筆的。
根據資料《蜻蛉日記》的作者藤原道綱母曾經從都城內步行前往石山寺參拜。她在黎明時分出發,翻越逢坂關後從打出濱乘船,順著瀨田川最終到達石山寺時已是黃昏時分。劇中真尋跟好姊妹さわ跟僕人是用步行的方式到石山寺,我一查地圖,現代人若真要這樣走,也要18.4公里、約四個多小時,難怪藤原道綱母會特別記下這趟旅程,想必那是一場帶著信仰、企圖與願望的長途跋涉。

上一篇講到我利用京阪電車搭車到宇治遊玩,這次查到京阪電車有一種套票-大津觀光一日券只要600日圓,而且京阪電車石山寺站距離石山寺跟JR石山寺站相比來的近多了,雖然要到琵琶湖大津換車,但也不失為一種樂趣。車程大約不到一個小時可以抵達。

這個一日券要去山科站購買,從三條搭東西線前往山科站。山科站是一個還有平交道的站,在這邊換車要注意指標,這站還可以去醍醐寺,一出山科站就發現很多人在等前往醍醐寺的公車。到琵琶湖大津換車也是頗有樂趣,鐵道迷應該會很喜歡這樣起起伏伏的感覺,地面電車很像以前在北海道函館搭的叮叮車,彎來彎去甚是有趣。


抵達石山寺站時,車站整體充滿了紫色的意象,從站體裝飾到路邊暖簾,無不讓人聯想到紫式部與《源氏物語》。沿著瀨田川走,大約850公尺的路程,潺潺的水氣與微風讓人暫時忘記夏日的酷熱。沿途的造景也很用心,標示著《源氏物語》中出現的植物與場景,像是提醒每一位來訪者:你正在走進歷史與傳說交會之地。



東大門入口處熱鬧非常,顯見戲劇帶來了不小的人氣。
走在長長的參道上,左側有一個沒開放的庭院,靜靜的停佇一台牛車,彷彿歡迎各位朝聖者來到平安時代,大家懷著各自的理由來到這裡,可能是敬仰觀音、或是對《源氏物語》的憧憬,仰慕著石山寺的山靈氣清。但那種「為了某種精神寄託而走上一段路」的心境,在那一刻意外地共鳴起來。
這塊布料真是買對了

石山寺位於琵琶湖流出的瀨田川沿岸,得名於他是建立在一大塊山石上的,本堂跟寶塔也都是建在山岩上,中庭也有巨大巍峨的矽灰石假山(應該是某種石灰岩),劇中也有特地製作出山石的場景。寺中著名的觀音與清水寺長谷寺並列為『三觀音』所以自古以來香火歷久不衰

買完票先要爬上長長的階梯,這個樓梯真的非常的高,走上去每個人都是氣喘吁吁,上去便會看到一棵巨大高聳的神木,右側便是觀音堂左側本堂,本堂內禁止攝影,但外側設有源氏之間,相傳紫式部在此參籠所居住的房間(是說我一向覺得人偶好可怕),她伏案於榻榻米前,遠處月光灑在瀨田川的水面,波光灕灕與筆意共舞,寫下了《桐壺》《夕顏》《葵》……一個個華麗哀傷的篇章。當然傳說只是傳說,只是這個形象就此深刻在每個人心中,等下去看的豊淨殿特展(不能拍照)每一幅都是這樣畫的,似乎我們都希望她就是這樣創作的。

右邊這個叫做火燈窗
火灯窓(かとうまど),相傳是從印度傳入,很多寺廟建築都有這個裝飾窗

紫式部供養塔,據說是鎌倉時代製作的。旁邊是松尾芭蕉句碑
本堂的繪馬都是紫式部圖案

每年春秋兩季,石山寺的「豊淨殿」都會舉辦紫式部的文物特展因為不能拍照,所以我把文物清單貼在這裡,應該可以搜尋到一些圖片。
<重要文化財> 
・紫式部聖像(室町時代) 
・土佐光起「紫式部図」(江戸時代) LINK
*妙法蓮華経(石山寺一切経 平安時代) 
・伝十羅刹女図(鎌倉時代) 
・伝狩野養信「源氏物語図衝立初音」(江戸時代) 
・住吉如慶「源氏物語画帖」(江戸時代) LINK
・伝紫式部料 古硯(平安時代) 
*仏説阿弥陀経(展示期間:〜10月14日) 
*仏説観無最寿経(展示期間:10月15日〜) ほか

這次展出的古硯與海報特別吸引我注意。古硯與劇中她在家中使用的不規則造型不同,呈現方方正正的樣貌,並帶有華麗裝飾,顯得相當莊重。海報上則印有一幅來自室町時代的紫式部聖像畫,格外有趣。畫中主角紫式部位於中央,宛如觀音一般端坐,四周的空白處則使用特殊顏料描繪了六個《源氏物語》中的名場面。這些畫面平時隱藏,需從特定角度觀看才能顯現,彷彿在述說一場「源氏物語密碼」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想拍成電影。

下山選擇平緩的道路,其實在走到豊淨殿就有點迷路,後來就順著人潮走下去看大河劇特展,沒看地圖的我居然錯過光堂前面的另一個紫式部像!只好看官網的圖安慰一下。
這邊大河劇特展展出的是清少納言的女房服飾,就是香爐峰雪的那一件,還有展出枕草子的手稿(應該是劇中的複製品)跟主角到石山寺參詣路上的喝水水筒。
這裡展覽的影片更多是回味主角們多次來到石山寺的場景,講述遇到《蜻蛉日記》作者給主角的啟發,當然大家更喜歡石山寺的當然是第27集真尋與道長的再度相會~
石山寺的小編自從上次道綱在第15集想要夜襲真尋這段,一定很困惑吧,我們石山寺真的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種地方啦(氣)

在淨手處發現巨大錦鯉,連日本人都好吃驚|發現一個長夜燈上面寫著花山法皇的名字

想到劇中的花山天皇——那位被道長二哥哄騙出家、後來在長德之變中險些遭隆家射殺的角色。雖然他在戲裡看似荒唐,但歷史上他其實促成了一件美事:正是在花山法皇的推動下,「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這項信仰活動再度興盛。原來,歷史人物的面貌總比戲劇來得複雜,也更耐人尋味。

最後好餓的我在門口的小店吃了炸醬油團子,炸過的團子裹上日式醬油,超級好吃!
回程發現那些紫色暖簾上還有暗紋!不近看真的發現不了耶!
回程會在山科站轉車前往醍醐寺!期待下篇再見!

資料來源:

https://vocus.cc/article/667786f6fd8978000162909b

https://vocus.cc/article/6695c334fd897800012f5018

https://www.ishiyamadera.or.jp/guide/event/shikibuten/shikibuten-2024-autumn

https://www.ishiyamadera.or.jp/guide/precincts

https://rekishihyakka.jp/tw/culturalheritages/73-4/

https://jh-saikoku33.jp/zh-tw/


留言

熱門文章